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专版专栏 > 协商民主在深圳

委员建议打掉门槛高企、手续繁琐的“拦路虎”

来源: 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 2015-09-29

社区居民赵老想办个社区太极小组,填了十几张表,在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和派出所之间跑了十几个来回还没能完成登记!这一事例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问题的生动体现。20日,市政协“委员议事厅”活动中,委员和专家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9月20日,委员议事厅如期开议,委员们热议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问题。

1

办个社区社会组织

怎么那么难?

【问题】填表填到手软 多个部门来回跑断腿

我市社区社会组织有多少?龙华新区社会组织总会会长王挹之给出的数据是,目前,我市社会组织共9026家,社区社会组织是3152家。同时,王挹之对我市社会组织的判断是,从数量、质量来看,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跟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还有差距。

既然社会组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自然有不少“成长的烦恼”。在委员们看来,像赵老遭遇的申请登记难,就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遭遇的第一个拦路虎。

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市政协委员蒋雷表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确实存在着门槛高、手续繁琐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由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缺失——社区社会组织是最近几年的新生事物,现在主要套用的法律法规是一般的社会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很小的社区社会组织申请的程序和壹基金这样的大社会组织一样,所以显得很难。”蒋雷还生动地将之比喻为“把姚明的衣服给小宝宝穿,穿起来很困难,还很难看。”

宝安区政协委员杨春红也补充称,不仅申请资料繁多,要填多张表格,申办人还要奔走于民政局、公安局、市场监督局、税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非常繁琐。

“一半社区社会组织在填表过程就‘累死’了!”市政协委员仙新民感叹说。

社区社会组织,普遍规模比较小,也大多服务于社区居民,那能不能不登记注册,“自个玩”呢?

“社区社会组织既然要作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那当然要先让它浮出水面,让它注册合法。”市政协委员杨浩勃说。委员们认为,不注册的话存在很多风险,比如驴友的登山活动出现安全状况的时候,组织的领头人是要负责的。另外,注册后组织的发展要按章程的规定来走,不会出现组织按领头人个人的喜好发展的情况。而注册登记后就合法了,合法了就有公信力,也能获得政府的资源。

但市政协委员李子刚则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提出自己的看法:“社区社会组织主要是服务社区居民,社区居民的支持和社区居民的需要是这些社会组织存在的合法性的决定因素,而不需要通过烦琐的注册登记,盖上公章才叫合法。”

王挹之则持不同意见:“法律是自由的保证,我们只有按法律办事,才能一方面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保证社区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这是社会组织合法性要登记的理由。我们应该要把合理性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持久的良好服务。”

【建议】把批准申请权限下放到街道社区

那么对于门槛高、手续繁琐这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拦路虎”,委员有什么“打虎”妙计?

蒋雷提出,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准入门槛,简化流程和各项手续。他说,可利用深圳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制定社区社会组织专门的法规。在此基础上,建议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把注册和管理的权限由现在的区一级民政部门下放到街道一级的街道办,由社区居委会工作站作为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管单位或者主管单位。

李子刚认为改革应该更彻底:“既然是社区级别的社会组织,监管的权力和批准他成立与否的权力应该下放给居民理事会或者居民评议会这样的组织,而不是到某一级的行政部门。”

“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现在确实有很多问题,我们应该从宽、从简、从快。但同时应该分类管理:第一种是开小缝,比如各种研究组织;第二种是开半门,主要是针对收费类的组织;第三种是敞开门,如自娱自乐的、搞文体活动的,还有纯公益不收费的利他的组织;第四种是不开门,就是涉及违反法律法规、不符合小区风土人情的,有伤风化的。”

一位市民对委员的发言同时高举两个“赞”牌。

2

初创经费靠政府

用完怎么办?

【问题】政府普惠资助滋生“僵尸组织”

除了申请登记方面的问题,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遭遇的最大问题是经费紧缺。“据我所知,每成立一家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就给1万元的初创资金支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慈善类和维权类的,活下去是非常艰难的。”杨春红说。

“社区的社会组织不是自治为基础嘛,应该以自筹为主,为什么还要政府资助呢?”仙新民立即提出疑问。

蒋雷解释说,政府鼓励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地自筹活动经费,但通过对社区社会组织加以资助,可以更好地服务社区的居民,反而节约了政府其他资金的使用。

“在初创期,政府给予资助,扶一把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但现在财政资金拨给的力度能不能跟上社区服务组织的增长趋势?按现在财政资金拨给的方式,如何保证纳税人的钱能有效地使用?”李子刚提出了疑问。

李子刚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他说,调研发现,当前,有一些社区社会组织,在获得政府1万元的资助后就销声匿迹,成了“僵尸组织”:“这对于纳税人的钱来说,是一种浪费。”

【建议】加强造血功能与政府扶持普惠扶优并重

如何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委员们各有看法。

杨春红认为,一个社区社会组织才给1万块钱的初创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建议最少扶持三年:“一个社区社会组织刚成立一年,羽毛都还没丰满起来,起码前三年每年都要给他们1万块钱扶他们上马。”

“我不赞同这种普惠式的扶持。”蒋雷旗帜鲜明地反对:“我认为应该要对发展得好的社区社会组织给予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就像是树苗,我们要优先培育长势良好的小苗。”

王挹之则有折中的建议:“既要普惠,又要扶优。同时政府的扶持要讲效率,也就是说,要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要通过制度安排把这个钱用到位。”

杨浩勃表示,当前,我市社区社会组织资金来源渠道还是比较少的,相对单一。因此,在培育期,政府确实要多一些支持和引导。“但同时我们要思考如何有一些好的政策,包括营造比较好的环境,让这些社区社会组织能够逐步地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另外我们还得摸索一些新的资金来源和渠道,让这些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成长起来。”

杨浩勃认为,社区基金会是一个很好的资金来源。目前,深圳部分社区的社区基金会已经有了良好的运作,其资助的方向就有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我赞同杨浩勃委员的建议。社区基金会的使用不是由某个领导拍板的,而是由理事会决定的,所有的理事会成员都是社区居民,这样就可以保障资金的使用方向符合这个社区的发展。”蒋雷说。

3

200个社区社会组织2名

工作人员怎么管?

【问题】管理力量不足 管理重点不科学

全市30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良莠不齐。谁来监督它们?

王挹之给出了答案——深圳各区民政部门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监管。但他也坦言,总的来看这个监管还是“虚监管”:“这是有原因的,首要原因是监管力量不足,比如宝安区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只有4名,要监管30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而龙华新区将近200个社区社会组织,监管工作人员就只有2名。”

蒋雷也表示,现在的监管主要就是注册之前卡一把,第二个是一年一次的年审。要从厚厚的年审资料里发现问题,实际上也很困难。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政府的监管方式出了错。目前的监管方式,把行政资源都放在注册登记纷繁的资料审核上了。现在深圳只有3000多家的社区社会组织,如果有3万家,那要调动多少政府的行政资源呢?”仙新民一针见血地说。

“我觉得政府在自己角色定位的时候出了问题——政府更多应该是作为监督者的形象出现,不应该作为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尤其是对于社区层面的民间组织,政府应该当裁判员,根本没有任何必要作为管理者的形象出现。政府应该给社区社会组织足够的权限,然后做好监督者的角色。如果社区社会组织越线了,才需要政府出现。”李子刚说。

“我们现在不该管的管多了,该管的没有管好。我有一个例子:有一个社区社会组织3年都没有开展活动了,民政局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地请负责人回来,要他写申请书注销。”蒋雷说。

【建议】政府“没事不要管”“让老百姓自己管”

如何解决“虚监管”问题?

杨浩勃认为传统的监管过于依赖行政力量。她建议,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深圳织网工程,未来有可能做到像商事登记那样,实现无纸化登记注册,同时像驾照年审一样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年审。”

蒋雷建议,政府部门最好是“没事不要管”,即对于运营良好的、合规的,没有逾越红线的社区社会组织最好少一些管理。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了就要管好,即要有畅通的投诉和处理机制,发现社区社会组织有问题了相关管理部门要马上对其进行处理。

“我始终觉得咱们讨论社区社会组织,最先应该考虑的是社区居民,他们对这个组织有什么样的看法是我们做任何判断之前要作第一考量的。如何管理、监督,应该把权力交给社区居民。”李子刚说。

4

如何让社区人才

“千树万树梨花开”?

【问题】社区达人“犹抱琵琶半遮面”

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社区社会组织也不例外。但从现状看,深圳社区社会组织人才紧缺,大量社区社会组织靠一些热心的退休人员、中老年人来运营。这些人员有时间,有热情,但是有的也存在发展理念科学性不足、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而极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又往往忙于工作,对社区事务没有足够的关注。

对于社区社会组织人才紧缺的问题,仙新民认为,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的人才关键是领头人,就是社区达人。“目前是什么状况呢?这些社区达人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你要把他引导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建议】去行政化让社区达人自己“冒出来”

仙新民认为,现阶段就是要挖地三尺找社区达人,创造一个平台让社区达人脱颖而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社区达人的。比如领导干部、专家或学者,他在某些领域很优秀,但是不一定适合做社区达人。社区达人一定要去行政化,不要政府安排。”

李子刚也赞同仙新民的观点:“政府应该更多做隐形的手,不要动不动就政府引导、政府介入。人才也是一样。国外有个理论,把一群人放在一间屋子里,让他们自由交谈,7分钟之后他们自然就会产生一个领导。中国古人也说过,‘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要相信社区居民在服务自己的意愿下能够产生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

杨浩勃则认为,政府适当的培育可以更好地建立起社区社会组织的“人才种子”:“2013年宝安区新安街道22个社区用了很多办法推动居民群众一起参与社区自治,其中就包括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在这期间就发现了很多达人和骨干。最后,有关部门根据各种活动的表现,找出在社区活动中活跃的130个社区居民,专门成立了一个‘人才库’。以后社区搞活动,‘人才库’里的人就是骨干精英。”

小知识:

什么是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又称为“社区民间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要的民间自发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主要分服务类、慈善类、联谊类、维权类四大类型。

社区社会组织有以下特点:

本土性,在社区内部产生的,由社区居民群众组成。

基层性,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的范围内活动,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

松散性,相对于专业性的、综合性的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较为松散,提供的服务接地气。

编辑: 袁发勇